當開發資源有限的情況下,必然無法做到所有需求都放到一次迭代中,為了讓每次迭代都盡可能地實現最有價值的功能,合理定義需求優先級尤為重要。
01. 用哪些工具來定義需求優先級
定義需求優先級不是一個新鮮話題,查閱了各類指導文章后,發現把優先級量化成分數是一致認可的,直觀的分數更具有說服力,我們可以利用各類工具來量化分數。
① 四象限法則
在分析需求優先級的工具里,四象限法則是最魔幻的一個,看似很有用,但如果不進一步細化,很容易變成純拍腦袋的心理安慰劑。怎么判斷需求的緊急程度和重要程度,會發現又回到了最初的問題——量化分數。并且劃分緊急程度和重要程度后,衍生出了新的問題,緊急不重要和重要不緊急的需求該如何“視情況而定”,又是一門“玄學”。所以,我們在探討后放棄了使用四象限法則來定義需求優先級。

② 卡諾模型
卡諾模型是很基礎的需求分類工具,我們先把需求功能劃分為五種類型:必備型、期望型、魅力型、反向型、無差異型。分類后,根據產品的不同階段,我們會重點關注不同類型的需求:
根據以上規則,我們可以使用卡諾模型初步給需求定義需求優先級了,但存在兩個問題:
這時候,我們需要更多的工具來彌補這塊的不足。

③ 干系人四象限
干系人管理在B端產品中尤為重要,因為B端產品的使用者和購買決策者往往是不同的。對于IT運維產品,我們結合產品的特性將需求面向的干系人(通常有CIO、IT總監、IT經理、運維工程師、外部用戶)按四象限排序。角色不同訴求也相差很大,但相互之間又有關聯,例如IT主管的訴求得到滿足(運營分析),同時也會關注工程師的使用反饋(便捷易用)。
④ 價值模型
價值模型公式本質是價值=價格/成本,對于IT運維產品,成本通常用人天來計算,即:
產研成本=設計人天+開發人天+實施人天
然而價格的計算又比較抽象了,因此價值模型工具我們僅參考了其成本部分。

02. 整合需求優先級公式
經過組內探討,我們將上述工具進行分析和整合,結合自身的產品背景、定位和階段,按照不同維度的分類給與評分(輕拍腦袋),最終的公式為:
需求優先級=卡諾模型評分+主要使用人評分+使用頻率評分+成本評分

03. 驗證公式,符合預期
我們列出6個需求,按照上述公式進行優先級排序,發現與預期基本一致,且借助該方法,我們可以感知到需求的特點和風險點,在解釋的時候可以更有依據。
當然,公式也需要不斷打磨迭代,引入更多合理的因素,讓評分更加客觀,盡量減少拍腦袋的成分。

嘉為藍鯨OpsPilot V3.7全新升級:重構分塊與問答對關聯,賦能精準檢索與可靠回答
2025-09-19
查看詳細
嘉為藍鯨應用發布中心V6.2重磅來襲:國產化、容器化、智能化,三驅賦能云原生發布
2025-09-19
查看詳細
嘉為藍鯨CPack制品管理平臺:容量管控——告別存儲爆滿,為存儲裝上「安全閥」
2025-09-19
查看詳細
數據安全管控漫畫:告別數據越權,精準控制數據權限
2025-09-19
查看詳細
嘉為藍鯨自動化運維中心V3.1:新增兩大場景、大模型賦能、場景全面優化,構建更安全更高效的自動化運維體系
2025-09-12
查看詳細
嘉為藍鯨IT服務管理中心V4.6重磅來襲:深度優化五大核心能力,重塑運維效率
2025-09-12
查看詳細
申請演示